- 東興美食指南出爐~
- 東興加快與越南芒街多領域務實合作
- 2月21日,廣西東興口岸恢復客運通關
- 廣西邊貿融入中國—東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
- 廣西東興產業旺 村民笑 茭白種植基地喜獲豐收
- 廣西東興搶抓機遇 加快與越南芒街多領域務實合作
- 廣西東興京族老人的國旗情緣
- 組隊走起!東興口岸恢復出境團隊旅游業務
- 東興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管理處組織召開第四季度安全工作會議
- 2019越中(芒街-東興)國際商貿?旅游博覽會綜述——聯合展覽成果豐碩
- 東興出入境邊檢站峒中分站年通關量首破百萬
- 2019越中(芒街-東興)國際商貿?旅游博覽會綜述
- 中國東興—越南芒街跨境旅游推介會走進四川省成都市
- 東興出入境邊檢站峒中分站年通關量首破百萬
- 廣西東興市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——獨弦琴 眾人彈琴
- 東興市竹山村通過國家級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考核
- 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探索初見成效
- 認識北海,從這9家博物館開始。
- 定了!6月2日僑港將舉行40周年慶典活動!
- 重磅!國際風箏板錦標賽今日在北海開賽!
- ·菠蘿蜜
- ·防城港有什么好吃的?
- ·風腸——防城港上思春節餐桌必備食品
- ·椒鹽牛排意猶未盡
- ·茅嶺海鮮
- ·舌尖上的東興,不出國門的越南美食(2)
- ·防城港美食春梅紅燒海參
- ·防城港媳婦給婆婆煲養生粥
- ·上思米粉
- ·廣西人三月三的特色美食五色糯米飯
- ·椒鹽牛排意猶未盡
- ·魚丸和魚餅
- ·秋來芋頭香
- ·東興風吹餅
- ·金花茶
- ·防城港美食推薦
- ·防城港美食之光坡雞
- ·越南雞肉粉
- ·混搭,不是亂搭
- ·去防城港不吃這些美食,你就等于白跑了!
- ·防城港冬筍,冬日養生黃金菜
- ·上思香菇
- ·東興屈頭蛋
- ·防城港美食之:葵花扣鮮魷
- ·防城港煲仔飯——煲煲煲仔飯飯飯焦
- ·防城港美食之當土雞遇上野菜
- ·防城港美食之紅椒綠蔥烤魚飄香
- ·防城港美食之:雞絲蟄皮
- ·防城港美食之葵花扣鮮魷
- ·防城區2016年特色“十大名菜”評選大賽啟動
防城港味從舌尖過 大海心中留

海鮮還數這邊好
防城港擁有漫長的夏天,即便到了12月下旬,氣溫仍保持在一二十攝氏度。防城港有海域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,海岸線580多公里,還有廣西第二大漁港——企沙港。東興市的氵萬尾村(“京族三島”之一),是著名的海島景區,也是全國重要的海蜇加工、銷售集散地;同時,也是一個不小的“海鮮港”,數百條漁排在此出入,數百上千米大網在此收放。
防城港與廣東的淵源甚深,口味也一直奉粵菜為正宗、為特色。市場上最搶手的海貨是活生生的石斑、鱸魚、鰻魚、黃鯛、沙箭魚、比目魚、鯧魚等,還有彈跳的海蝦、被五花大綁的蟹、無動于衷安之若素的螺類,以及蚌、牡蠣等,品類眾多,深受當地主婦喜愛。從外形上,一般人叫得出名堂的,一種就是內陸人一見也叫得出名字的蝦,另一種便是螳螂蝦,當地人習慣叫瀨尿蝦。螳螂蝦一身鎧甲全副武裝,放在大盆里,從尾部斜射出一條細小的水柱,故得瀨尿之名。至于馬鮫魚、帶魚、骨魚等,盡管刺少肉多,價錢較為便宜,但因屬于“冰鮮”一類,手頭較為寬裕一些的人家,較少問津。
吃魚生、吃醉蝦,也是當地人的一個“食慣”。當然,這不是胃口的返祖現象,而是傳承了祖先原汁原味的古風。不同的是,吃時必佐以許多刀工精致的配料,如姜絲、薄荷、魚生草、紫蘇葉、檸檬葉等,還備以油鹽醬醋和芥末。芥末有驅腥、殺菌、通氣之功效。當然,一桌人要吃一頓上好的魚生,費時費力,且價格也不算低。朋來友往,基本不會大費周章做魚生。
做海鮮的店家,都在大門旁設有海鮮池。各種各樣的海鮮游戲其間,或不時跳躍撲打水面,撲出客人半身海水,好像用以昭告其生猛程度。即便是當地人,去市場買回家里吃了不算,隔三岔五還要約上一干人馬去各大排檔,吃魚剝蝦拆蟹。如招待客人,一律帶到海鮮大排檔或海邊的農家樂。要么干脆帶到江山半島的白浪灘、江平的氵萬尾金灘或企沙漁港市場。手頭闊綽些、講究面子的,直奔酒樓。講究實惠的,就帶朋友去市場上現買,之后帶到附近的排檔加工。買海鮮的過程,問老板這魚叫什么魚,那螺叫什么螺,也是一堂直觀的海洋生物課。
讓當地人掌勺海鮮,烹法不外幾種,一是白灼,像蟹、蝦、魷魚、八爪魚等;二是清蒸,像黃鯛、石斑、鱸魚、鰻魚等;三是燜,如用沙箭魚燜欖子;四是炒,如紅螺加蘿卜纓,用來下粥;五是煎,像煎馬鮫魚、“一夜情”(用鹽醬腌過一夜紅三魚)。一桌海味,大約分三類,一是活鮮,二是冰鮮,三是海干。十個菜里,三四個白灼、清蒸的活鮮所占的費用在六成以上。
如果在夏天,花蟹苦瓜湯、芥菜車螺湯、雜魚湯、泥丁湯最為常見。青蟹生地湯,則比較“高大上”了。青蟹生地湯是廣西沿海一道養生湯譜,是沿海所產著名海味之一。青蟹肉嫩、味鮮、可口、營養豐富,配以生地,稱“青蟹生地湯”,有清涼解毒、降血壓、治牙痛等作用。
還有比較“高大上”的海鮮,便是吃刺身。原料多以黃鯛、石斑、三文魚或生蝦、沙蟲為主。吃刺身,須精工細作,似乎有些繁文縟節,費時費神。如要吃上一頓,一般選在時間充裕的周末。如要到店里吃,則提前預約。
京族美食有特色
在防城港,要徹頭徹尾地吃出海鮮味道,先得敢于食用一種叫魚露的蘸料。魚露當地人也稱之為“鯰汁”,是京族三島的特產。以約4∶1配比,用新鮮小魚和鹽加以腌制。魚體自身所含的蛋白酶及其他酶,在多種微生物的共同參與下發酵分解,分解出一種濃稠的汁液,呈琥珀色,金黃通透,非常腥鮮。
京家人做湯放進幾滴鯰汁,湯水變得更加清鮮;炒菜加上一勺,菜肴變得脆嫩潤滑;吃海鮮蘸上,入口便見香甜?!扒еf汁不如京族鯰汁”的俗語就傳播開來。傳統腌制的“鯰汁”及工法,或許有一天會列入“非遺”。對于土生土長的海邊人,也習慣以此為蘸料,餐餐必用。但對于外來的人,卻無法適應那樣濃重的口感。
作為我國唯一海洋民族的京族人家,特別能做生意,更會彈琴唱歌、做海鮮。幾百年來傳統的“哈節”,年年舉辦?!肮潯敝匾椖繛榧篮?、唱哈(歌)、坐蒙(鄉飲)。坐蒙可視為京家人的美食節。坐蒙那天,各家各戶把自家最好的菜酒拿出來與眾人分享。京家人的好菜,當然是以海味為主打。京家人有說法:喝了坐蒙酒,能活九十九。進屋無憂愁,出門神保佑。京族的“哈哥”、“哈妹”唱歌成癮。而京族的獨弦琴和“哈節”,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魚、蝦(可含龍蝦)、蟹、黃鯛、鱸魚、鰻魚、八爪魚、魷魚、沙蟲、泥丁、海蜇皮及各種貝類,三四十種,甚至更多,這是京家人或海邊人家的“私家”菜譜,當然更是全國各地游客到氵萬尾金灘必品的海鮮。此些菜品,都排在“大餐”行列。
京族風味食品可不少,京族炒粉是當地人或游客最喜歡的一種美食。它既當飯又當菜。主料用粉絲就著剛從海邊上岸的生鮮的蝦、螺肉等一起下鍋爆炒,加上各種香菜調料,很快出鍋。米粉里有海鮮味,海鮮里又有米粉稻香。炒出的粉絲不成長條,方便下筷,不像一些超長的細粉絲,得踮著腳尖、繞了幾繞還夾不下來。因為其中有海鮮肉,很有嚼頭,不讓你囫圇吞粉。在氵萬尾金灘,一桌海鮮大餐,最初或最后一道美味,必上這一道炒粉。最初上這道“菜飯”,是下海沖浪肚子空了,好墊個底;最后上的,一般就不用再上米飯了。
“風吹餅”是京族三島最有名的風味小吃之一,被評為“廣西最受歡迎的旅游休閑食品之一”。因其極薄,連風都可以吹走,故名。風吹餅是用糯米磨成粉漿蒸熟后,撒上芝麻曬干烤制而成,可存放較長時間。餅面積較大,一張餅后面可以躲著一張臉。食用風吹餅時放在火上稍加烘烤,便逐漸膨酥。食之香脆爽口,風味獨特。
一年四季很“粥道”
防城港人一年四季都吃粥,哪怕是冬天。
廣州老火粥和生滾粥最為有名。粥底選上好的、帶黏性的新米,加入皮蛋、油、鹽,腌上兩個小時之后開始熬制,再熬制兩個小時才熬成“粥底”。像生滾粥,最后一道最重要的工序,就是加入數種甚至10余種鮮肉、海鮮及配料,猛火燒開,同時不停地、均勻地攪拌,一分鐘左右即可出鍋。就是說,如自制一碗上好的粥,得具備4個小時的耐心。因此,一般食客都直接到粥店里去吃。
邊城東興,許多年前在國門口岸一帶的海鮮粥最為聞名。都打著“天下第一粥”“國門第一粥”“東興第一粥”的牌子。如今,早搬到其他街巷里去了,但食客們仍聞味而去。當地人的飲食習慣,一年四季,一日三餐,連同消夜——是一日四餐,都有大量的食客喝海鮮粥。海鮮粥以大骨、柴魚熬成高湯,再配以魷魚、海螺、海貝、泥丁、沙蟲,此外還加入切碎的豬肉、豬腸、豬腰、豬心、豬肝,并加入香蔥、生姜等熬制而成。如稍豐盛一些,還可以叫上幾樣菜,如燒雞和煎豬肝、粉腸、瘦肉,炒一碟生菜或菜心之類,便可吃好喝足。這樣吃粥,就是吃正餐了。
在防城港,吃海鴨蛋一樣吃出海味。海鴨蛋是海鮮延伸出的一個有名的“副海鮮”。除了鮮蛋,海鴨蛋還可以腌制成皮蛋、咸鴨蛋。正宗海鴨蛋,得選好鴨種,最關鍵的還是利用大面積的海灘灘涂、生長紅樹林的淺灘小規模地放養。海鴨以覓吃淺灘和紅樹林間的蝦、蟹、貝類海洋生物為主食。上岸入棚后輔以稻谷、玉米等粗糧及菜葉、紅薯藤等青飼料,杜絕其他人工加工的飼料或添加劑。防城港的海鴨蛋已成為廣西的名特優農產品,其味不同于鴨場的鴨所生的蛋,親口吃了才感覺得到。
防城港主城區分布于漁氵萬島上及西海灣沿岸,是一座海島城市、海灣城市,春季短暫。不時因多風雨、霧大而顯得比較濕冷,且冷得絲絲入扣。來防城港避寒過冬的北方人,人稱所謂的“候鳥一族”,開始時總感到十二萬分的不適應。
防城港是個年輕的城市,主城區樓房眾多,人口不算稠密,口音卻南腔北調。講白話、上思壯話、客家話和講“越語”的,是土著民族。來自祖國各地的,口音就紛雜豐富得多,且北方口音日趨耳熟。20年來,到防城港經商的,則以浙、閩、湘、贛四省居多。各地特色的飲食店也隨之跟進。
冬天晚餐,大多火鍋侍候。防城港的火鍋店分布得比較零散,沒有連片的十數或數十家火鍋店,沒有形成半條或一條大小食街。盡管如此,當寒風從四面包抄漁氵萬島的時候,分布在各處的火鍋店依然爆滿。
開在防城港的柳州、河池、玉林等地火鍋,“牛系列”也是外來特色。牛身上可吃的所有部位和成分,皆可入鍋下肚。羊肉火鍋,則以桂林的干鍋酸辣味、馬山的“黑山羊”等為特色。其他如川味、東北味火鍋及分布較多的湘菜,則后來者居上。像一桌湘菜,仍以干辣的炒菜為主,其中兩三個,架上小鐵鍋,下面燒著小火,是為了熱食和保溫,不算火鍋。
冬天,特別是連續起風的日子,海鮮供量減少。但當地特色的火鍋,仍離不開海鮮。
因為毗鄰越南,東興、港口、防城的粉店,不少處掛出“越南雞肉粉”的招牌,生意很好。吃米粉是不講季節的,越南雞粉所用的香菜,使人感覺清涼、清爽。東興一些老街,有多家越南人經營的越南風味小食。比如有一家螺店,都上了中央電視臺。店里有用椰肉燜炒的各種海螺,十足的東南亞海濱風味,螺肉里有淡甜的味道。食用時,須用細小的“鋼釬”才能把收藏得相當緊密的螺肉挑出來。對于嗜酸辣者,吃過一兩個,舉箸間便露躊躇之色了。
作為一個開放的海灣城市,“防城港味道”正容納更多來自全國各地和東南亞的味道。
